鶴山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執行情況與2022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在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鶴山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郭財興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向市人大常委會報告鶴山市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2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
一、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面對全國疫情零星散發和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的復雜局面,我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推動中歐合作,經濟發展實現量的合理增長和質的穩步提升,實現“十四五”良好開局。
?。ㄒ唬┒⒕o目標任務,實現開好局起好步
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比蝿?,推進“十四五”強勢開局,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40.69億元,增長9.7%,比計劃目標高3.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180.1億元,增長21.2%,比計劃目標高15.2個百分點。投資結構不斷優化,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2%,工業投資成為投資增長主要動力,約占固定資產投資50%。社會消費提檔升級,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5.79億元,增長9.8%,比計劃目標高3.8個百分點。外貿水平不斷提高,全年外貿進出口總額268.1億元,增長43.5%,比計劃目標高43.5個百分點。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6.5億元,增長8%,比計劃目標高3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主要經濟和社會發展指標均運行在合理區間。嚴格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促進中小微企業融資增量、擴面、降價。
?。ǘ┚o抓戰略機遇,中歐合作穩步推進
推進國家級中歐(江門)合作區建設,融入江門大型產業集聚區北組團,啟動總體規劃和主導產業規劃編制,核心區由鶴山工業城擴大至“一城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工業城產城融合步伐加快,成為我市工業高速發展的主引擎,園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領跑江門“1+6”園區。結合歐洲元素建設中歐服務中心、中歐創新中心,推動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落地,扶持創維光電、鵬程頭盔、恒富制衣等本地對歐進出口貿易企業;借助得潤、創維收購歐洲企業的契機,積極探索“歐洲技術鶴山轉化”“歐洲企業鶴山落地”的中歐合作模式。珠西國際物流中心深化與鹽田港、高欄港、南沙港合作,鐵路類海關監管場所建設、海鐵聯運業務加快推進,物流產業新城、熙麥、嘉民項目動工,中歐班列(江門北-烏克蘭)試運行,對接簽約馬士基集團。中歐新材料創新基地順利通過省復評,完成擴園總體規劃和產業規劃,引進中創材料谷項目。雅瑤新興產業園啟動規劃編制,完成啟動區586畝預征地工作。積極對接平謙集團拓展對歐招商路徑。推進院士村建設,打造“古勞水鄉休閑養生—中歐合作區成果轉化”的高端人才交流平臺。大力推進職教園區建設,探索引進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完善職業資格培訓體系,與德國賦優教育集團、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江門職業技術學院、深職院等研究合作歐洲特色辦學,做強“雙精準”示范專業,為中歐合作儲備人才。
?。ㄈ┘ぐl內需動力,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
1.工業規模持續壯大。日豐股份、嘉納仕、創維光電、聯東二期、中創材料谷、正豪摩托車等重大項目實現“當年洽談、當年簽約、當年供地、當年動工”,康特金屬、宏普欣、恒隆通等核心配套商落戶,促進我市產業集群“建鏈”“強鏈”“補鏈”,有力貫徹工業強市戰略。工業占GDP比重達45.1%,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超過地區生產總值增速,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支撐。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三大集聚產業工業增加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比重不斷提升,印刷、廚電等優勢傳統產業增勢明顯。聯東U谷、萬洋等產業平臺擴容提質,引進19家優質企業;12個“工改工”項目加快建設,重塑空間活力。
2.農業經濟平穩增長。保障糧食生產穩定發展,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年糧食總產量與面積基本保持穩定,播種面積17.2萬畝,總產量6.37噸;全市生豬飼養量62.32萬頭,家禽飼養量2027.18萬羽,水產品總產量6.77萬噸。推進現代農業產業項目建設,鶴山市省級茶葉現代農業產業園通過自評自驗,“瑞慶隆紅茶”“喜雙逢柑茶”“喜雙逢桂花紅茶”首次入選廣東十大茗茶;盛農種養專業合作社獲第三批廣東生態茶園認定;天潤萬禾蔬菜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5個“一村一品、一鎮一業”農業特色產業項目實施完成。
3.消費潛力更大釋放。亞洲廚衛城食尚天地情景商業街、鶴城中歐糖果產業園、大昌超市落地,最大限度激活消費市場;華僑城古勞水鄉項目帶動,來蘇村、心源社等民宿項目打造新晉“網紅打卡點”,做活消費場景。加快商圈打造,西江銅鑼灣商業中心、工業城銅鑼灣智慧生態產業綜合體項目簽約,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能。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大雁山風景區通過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復評;宅梧鎮被評為第二批省旅游風情小鎮,古勞鎮上升村被評為第二批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雙好茶韻農耕研學實踐教育基地、香草地獲評省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共和鎮泊瑞和安里民宿被評為省鄉村民宿示范點,現代服務業提速發展。
?。ㄋ模﹫猿帧绊椖繛橥酢?,提高持續增長動力
1.固定資產投資穩重加固。工業投資快速推進,同比增長14.2%,126個新開工項目貢獻有力,其中,民間投資對固定資產投資增長貢獻37.5%,拉動作用較強。準確把握發債方向,全年發行專項債券15億元,有效支持公共衛生、交通設施、生態環保、農林水利、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城鄉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重點領域15個項目。用好上級普惠金融發展政策,引導金融機構拓寬融資抵押范圍,支持民營企業拓寬投融資渠道。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圍繞重點產業集群建設投資項目庫。
2.項目建設增能蓄勢。全面實施“鏈長制”,高質量加強招商引資,共引進超億元項目48個,計劃總投資240億元,其中屬于產業鏈招商占全市引入超億元項目71.4%。全力推動世運電子、華鰲合金、創維光電等產業龍頭項目建設。加強項目督導調度,81個省市重點項目強勢推進,新開工項目開工率為100%,全年累計完成129.15億元,占年度計劃投資的128%,為全市投資增長發揮重要支撐作用。
3.要素保障更加有力。全年完成土地供應63宗,面積3886畝,其中工業用地42宗,面積2778.8畝,保障工業城、珠西物流新城、雅瑤新興產業園、中歐新材料創新基地等重大項目擴園;保障東古、華僑城、恒尚、中創材料谷、甘牛等32個重點項目的用地規模需求。香草地、聯威茶園等5個鄉村產業“點狀供地”項目已供地。
?。ㄎ澹┩苿赢a城融合,城市品質加快蝶變
1.推進城市品質提升。堅持高品質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一是加快高鐵新區建設,推動與谷埠新區聯動連接,實現與中心城區空間連片、功能連接、服務聯動;推進中心城區產城融合示范區建設,以城促產、以產聚城的良性融合發展效應顯現。二是以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單為著力點,全力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和全域環境整治,開展水東圍泵站儲水塘覆蓋工程;推進和平小區(和平二巷)、東華邨、恒昌花園、園外苑、美景花園、水圍新村、東升邨、南門苑、義學小區(中心路)、圍仔苑、恒輝花園11個老舊小區改造;實施智慧停車,首期2000多個智慧停車泊位投入使用、434個錯時共享車位,新建成6座充電站,推動新能源汽車應用,實現巡游出租汽車100%電動化。三是推進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建設,持續深入推進河長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三期、自然村雨污分流管網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碧道項目、潭江流域重點支流綜合治理等重大民生水利工程順利推進,沙坪河綜合整治工程(第二期)EPCO項目正式運營;實現與新會大澤、開平水口供水互通。四是持續推動住房保障體系建設,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住房困難。
2.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一是農村綜合改革持續深化,做好龍口鎮粉洞村省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發展試點,龍口鎮中七村、桃源鎮蟠光村、三富村、雅瑤鎮隔朗村、共和鎮大凹村鄉村治理“積分制”試行成效良好;雙合鎮雙橋都村創建江門市級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示范片。江門地區首創農村宅基地審批系統及信息化應用,規范農村宅基地審批管理。二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持續推進粵桂協作對口幫扶龍州縣工作。投入專項資金用于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和對8條經營性收入薄弱村開展幫扶,開展“三結對”對口幫扶開平市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薄弱村,接續推進實施14個革命老區村幫扶項目。三是持續推進美麗鄉村連點成線、擴線成面,全市84%行政村達到美麗宜居村;共和鎮來蘇、平漢、大凹村入選省村莊規劃優化提升重點服務村。開展“四好農村路”省級示范縣創建,建成3267個“四小園”。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開展“大棚房”問題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回頭看”,56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項目完工,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率達到80%。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到100%。強化鄉村治理,龍口鎮青文村成功創建第二批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
3.推進綜合交通設施建設。南沙港疏港鐵路新增客運功能,貨運樞紐升級為客貨雙驅;珠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動工建設;廣佛江珠城際鐵路鶴山段完成現場補充補測。分步推進“三橫兩縱”高速路網和“四橫三縱”市域快速路。加快推進省道S270線鶴城至杜阮段、省道S270線鶴山赤崗村至霄南村段、國道G325線鶴山址山至開平塘口段等快速路改擴建,謀劃國道G240至珠西物流園疏港公路,暢通內部路網體系。推動銀洲湖、江肇第二高速、江鶴高速改擴建,促進外部交通循環。新建普洛斯物流園道路、新環路、前進南路,城市交通網絡更加明晰。
4.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配合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高效落實問題整改。全年全市優良天數比例為87.1%,地表水國考斷面(下東)水質優良比例和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比例均達到100%。持續推進水環境綜合治理,推動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防治,提前完成礦山石場治理復綠任務。全面推行林長制,持續深化國家森林城市建設。西江潭江流域跨界重點支流綜合治理項目(鶴山段)成為全省唯一入選水利部2021年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試點縣項目。
?。┩七M改革創新,不斷優化營商環境
1.營商環境持續優化。穩步推進“數字政府”和“放管服”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辦結江門首宗省內“一站式”遷移通辦商事登記業務,率先在江門地區推出工業用地轉移預告登記,深化集成審批改革,實現投資項目預審服務,加快“拿地即開工”常態化,建設鶴山市政務數據中臺,推進企業全生命周期數據治理?!半p隨機、一公開”部門聯合監管實現全覆蓋,推進“一網通辦”下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推進企業開辦、不動產登記、工程建設等重點改革領域“無差別”市內通辦,推動172個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免證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深化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承諾制;設立“中歐綜窗”,綜合辦理181項便企政務服務事項。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取得顯著成效,聯合獎懲應用全面推行,大力推廣“信易貸”平臺。
2.人才工作力度持續加大。出臺加強新時代人才工作35條和政策配套文件,全市新增高層次人才160人,創建勞模(職工)創新工作室3個。上線鶴山“一站式”人才集成審批服務系統,推出“鶴才卡”服務,全市1147名人才享受25項全方位貼心服務。新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18家,雅圖仕被授予“廣東省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評價示范單位”。
3.創新驅動添動力。建設歐企服務中心、中歐創新中心,加快推動與省科學院江門產業技術研究院深度合作,探索建立“廣深研發+鶴山轉化”產業協作新模式,推動“一個產業對接一個科研院所”,推動雅圖仕、鴻興印刷、世安電子、獅特龍實業等一批技改項目加快建設,全年技改投資增長10.5%。推進質量強市戰略和知識產權戰略,水暖衛浴成為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新的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獲第二十二屆中國專利優秀獎,華鰲合金新材料有限公司、協力機械有限公司獲“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稱號。新增集體商標3件,集體商標總數居江門首位。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570件,專利授權量2363件,同比增長28.91%;新增登記市場主體7448戶,同比增長6%,全市共有市場主體超4.8萬戶。
4.財稅、金融改革步伐加快。深化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公營公司完成重組改革,先后成功發行兩期10億元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實現全國同等要素發行規模最大、利率最低。成功獲批全省縣級首單PPN,多層次直融改革取得新突破。潤鶴、興鶴公司加快推進重組,興鶴公司打造成為“AA”信用評級公司。以中奧地塊房地產項目(薈璟園)試點,探索實施“EPC+承銷+自持”模式,推動國資公司承接城市更新及“三舊”改造項目。深化“基金+N”運作新模式,完善政府債務風險防控機制,做好存量隱性債務“清零”化解工作。
?。ㄆ撸┥鐣聵I切實改善,民生福祉持續增進
持續加大民生投入,全市民生類支出38.6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8%,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和“民生微實事”1001項,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水平持續提升。
1.加快“健康鶴山”建設。堅持人民至上,全面筑牢“外防輸入”的嚴密防線,全力摸排并落實重點人群健康管理,嚴格落實集中隔離場所和院感防控管理措施,開展全市大規模核酸檢測,完成目標率111 %;新冠疫苗累計接種超120萬劑次,各年齡段接種任務完成率均排名江門前列,疫情防控成效明顯。全力推進市人民醫院新院區、第三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附屬樓建設。持續深入推進醫共體實質性運行,繼續加強與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等省三甲醫院合作,13項重點醫療新技術實現“零”突破。不斷完善中醫藥服務體系,啟動臨床(中醫)重點??平ㄔO。開展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持續深化愛國衛生運動,做好婦幼健康和老齡工作,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務。
2.促進就業穩定。“粵菜師傅”“廣東技工”“南粵家政”成效明顯,共培訓3851人次。就業形式總體穩定,用工保障服務穩步推進,新增就業人數583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2.37%,超額完成預期目標。為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退伍軍人等重點群體開展精細化、精準化就業創業幫扶;構建社會化雙擁,實施退役軍人就業計劃。
3.社會保障持續加強。全市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43萬,覆蓋率保持在99%以上。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市內三家公立醫院取消藥品耗材補償率均超100%,公立醫院的采購品種數和使用金額占比均達到國家要求。醫保門診特定病種范圍增加至55種以上,城鄉居民基層定點醫療機構報銷比例提高至70%。職工醫保參保人年度內累計最高支付限額提高至80萬元,大病保險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0%。落實藥品和醫用耗材集采,最高降幅超98%、平均降幅50%以上,節省采購資金5300多萬元。五項底線民生提標?!耙乜当!闭Y助參保人數達1952人。居家養老助殘“平安通”項目實現鎮街全覆蓋。通過省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能力建設試點驗收。
4.堅持教育優先。增加優質公辦學前教育、中小學、民辦學位共3000多個,推進桃源第二幼兒園、雅瑤中心幼兒園改(擴)建,完成時代傾城花園和共和春樹里小區配套幼兒園移交。加快推進沙坪六小教學樓建成,完成工業城一小建設,方圓實驗學校建成使用。成立市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全市“三殘”少年兒童入學率達100%。連續6年獲江門市高中階段教育和初中階段協同教育質量管理一等獎,被推薦為江門地區首個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
5.維護社會和諧穩定。深化法治鶴山建設,深入推進“信訪超市+外送服務”工作模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偨Y“七五”普法經驗,率先在全省范圍內實行行政執法“兩平臺”+“綜治網格平臺”融合銜接;高標準開展行政復議改革,建成市行政復議中心及庭審室,鎮(街)均設立行政復議基層受理點。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開展“全民反詐”,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15.8%。強力推進禁毒工作;應急物資儲備能力持續強化;全市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總體穩定。深入傳承弘揚好家風好家教。
總體上看,全市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主要經濟指標持續增長,中歐合作區建設有序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但也要清醒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主要是:我市經濟總量體量不大,經濟結構調整任重道遠,創新驅動亟需提速增效;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匱乏;內需增長動能偏弱;營商環境尚需進一步優化;生態環境保護仍需持續加力。對此,要高度重視,采取更為積極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安排意見
2022年是全面落實“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之年,做好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做好2022年經濟工作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二屆十五次全會精神、江門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和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深入推進省委“1+1+9”、江門市委“1+6+3”工作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搶抓“雙區”和兩個合作區建設重大機遇,深入推進“六大工程”,全力打造國家級中歐合作樣板區,持續增進民生福祉,為江門構建新時代僑都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貢獻鶴山力量,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綜合考慮高質量發展要求和我市發展環境條件,建議2022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如下:
--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以上;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以上;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7%;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6.5%;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3%;
--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5%;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500人;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完成江門市下達目標任務;
--糧食綜合生產能力6.3萬噸以上。
2022年,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防控前提下,圍繞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重點抓好以下八方面的工作:
?。ㄒ唬┚劢怪袣W合作首位度,推動園區優化再造
推動“一城一中心一基地一園區”從規劃布局、建設路徑、產城功能、運營管理方面優化再造,推動鶴山工業城省級高新區提質升級,工業城用好中歐合作區核心區和“城市副中心”優勢,主動承接涉歐產業轉移和城市功能疏解,推進智慧園區建設,探索打造園區“15分鐘生活圈”。加快設立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總部基地、五邑大學中歐人工智能學院、中歐加速器,打造中歐創新中心和中歐服務中心。珠西國際物流中心推動開通中歐班列和東南亞貨運鐵路班列,拓展貨源聚集地和產業基地型物流;推動國際陸港和海關監管場所建設,做好普洛斯、維龍二次招商運營,加快嘉民、熙麥等項目建設。中歐新材料創新基地加快認定省級化工園和完成擴園,完善園區基礎配套設施,加快中創材料谷落地。雅瑤新興產業園加快啟動區和鶴山南站規劃建設,以國資運營模式推動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平謙集團等對歐標準化招商平臺對接,萬洋眾創城、聯東U谷等平臺設立歐企專區,加快推進銅鑼灣智慧生態綜合體,謀劃推動智能家電、盾構機(鶴山)園區建設。謀劃空港經濟區。
?。ǘ┚劢箤嶓w經濟,厚植高質量發展基礎
1.堅持大抓工業、抓大工業。圍繞產業增長極,完善產業招商引資政策措施,聚焦裝備制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百億產業集群,招引一批延伸產業鏈、補短板增優勢、帶動型規模型項目,引進培育一批產業鏈細分行業的“專精特新”“小巨人”“單打冠軍”,力爭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超45個,新竣工億元以上項目20個,完成工業投資145億元。聚焦省“雙十”產業戰略,加強與歐洲企業對接合作,力爭引進一批歐洲行業“隱形冠軍”。扶持創維光電、鵬程頭盔、思柯二期等本地對歐進出口企業提質降本增效;鼓勵歐企增資擴股、設立財務和研發等功能性機構。抓好富華、信義玻璃、萬洋眾創城、世茂等超10億元重點項目建設。鼓勵技術和設計創新,擴大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RCEP成員國進出口規模,推動印刷、水暖衛浴、制傘、男鞋等“國字號”傳統優勢產業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升級。研究出臺工業保護紅線專項規劃、管理辦法以及相關配套政策。兩年內征收土地不少于1萬畝,并納入我市土地征收成片開發方案,保障重點園區及其他區域的開發建設。
2.促進農業加快發展。加快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推進農牧漁循環、產加銷一體、農文旅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突出紅茶、粉葛、花卉、果蔬等特色農業產業品牌,切實把美麗資源轉化為美麗經濟。抓好新一輪農村改革,深入推進農村宅基地及建房規范化管理,開展農村承包地經營權流轉示范片創建,優化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壯大集體經濟。
3.釋放內需消費潛力。加快推進銅鑼灣、萬達等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商務商業集聚區。持續提升傳統消費能級,創新模式培育新型消費動能,著力優化城市消費結構,深入發掘農村消費潛能,豐富消費模式,促進消費市場回補和潛力釋放;拓展服務消費,提振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擴大綠色消費,發展家政、康養等銀發經濟,培育夜間經濟等消費新業態。加快推動華僑城古勞水鄉、源林生態樂園等重點文旅項目建設。打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路線,豐富全域旅游內涵。
?。ㄈ┚劢鬼椖坷瓌?,夯實發展后勁基礎
1.擴大有效投資。鞏固工業投資增長態勢,突出百億產業集群、歐洲重大產業項目、新型基礎設施、新型城鎮化、重大基礎設施、社會民生等重點領域,儲備一批打基礎、補短板、促升級、增動能的重大項目,力爭重大項目結構更為合理,形成有效投資。加強投資項目審批服務,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前期工作,落實“拿地即動工”和“要素跟著項目走”政策,協調加強資金、用地等要素保障,形成儲備一批、開工一批、建設一批、竣工一批的良性循環。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積極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短板項目建設。
2.重點項目建設。支持“鏈主”企業做大做強,抓好“鏈主”產業精準招商。加快項目實施進度,抓緊抓實富華、得潤、創維、世茂等重點項目建設,確保重點項目按照時間節點高質量完成投資目標。推進“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加大爭資立項,抓緊完成入庫項目前期工作;推動專項債券發行后盡快投入建設,提高專項債券資金使用效益;抓緊推動專項債項目建設,加快資金支付進度,確保實現全年專項債券支出目標。發揮好市財經工作專班的統籌作用,強化重大項目統籌協調、資源保障力度,著力解決項目推進中的土地、資金、能耗指標等問題,推動項目加快形成投資實物量。
3.科技創新支撐能力。對接前海、橫琴合作區創新資源,繼續加強應用研究和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堅持數字賦能,聚焦智能化、數字化,打造“未來工廠”,完善工業城科技創新公共服務平臺,探索建立“廣深研發+鶴山轉化”的產業協作新模式,積極創建省級實驗室,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加快中德人工智能研究院項目落地,工業城和五邑大學創業創新研究院展開對接,推動四維公司進駐。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科技評價機制和獎勵制度,實施“揭榜掛帥制”,激勵企業終端開源創新;推廣“信易貸”等融資平臺,探索支持銀行機構對科技型企業開展投貸聯動,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技改投入。
?。ㄋ模┚劢够A支撐,筑牢城市發展根基
1.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加快珠肇高鐵江門至珠三角樞紐機場段、南沙疏港鐵路及客運改造建設,啟動廣佛江珠城際鐵路前期研究。推動省道S270線鶴城至杜阮段擴建工程建成通車,推進省道S270線赤崗村至霄南村段改擴建工程建設,加快銀洲湖高速、江鶴高速改擴建、國道G325址山至開平塘口段改擴建工程動工。做好順鶴高快速通道、國道G325線桃源至址山段快速化改造前期工作,配合做好南新、江肇第二高速前期工作,推動完善城市骨干路網體系。
2.構建新型基礎設施體系。聚力提升城市品質,錨定“2023年成功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奮斗目標,補短板強弱項,打通大鵬路、新城路、新環路等斷頭路,加快第三水廠、城鄉應急水廠、共和與新會大澤管網互通工程建設,持續開展河湖水系治理、老舊小區環境、城區智慧停車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工作。持續加大垃圾分類投入、收集、運輸和處理設施建設,加快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實施智慧停車,大力建設智慧社區。
3.構建能源支撐體系。嚴格落實碳達峰、碳中和工作部署,配合開展有序碳達峰。持續開展固定資產投資節能審查,提升綠色低碳科技研發應用水平,實施工業節能技術改造,推動抽水蓄能項目動工建設,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推進綠色能源經濟。
?。ㄎ澹┚劢谷诤习l展,加快城鄉協同推進
1.持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型城鎮化戰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強化城市發展多節點建設,推動中心城區與組團鎮(街)差異化定位、一體化發展。挖掘城市內涵,融合歐洲元素加強城市和建筑景觀風貌品質管控,整體改造鶴山大道、江沙公路,加快市政道路連接。實施城市生態修復功能完善工程,加快老舊小區改造,完善城鄉供水一體化。完善住房市場體系和保障體系,穩步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
2.開啟鄉村振興新征程。夯實農業發展基礎,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推進省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提升紅茶、粉葛等優勢農業產業品牌。創建古勞水鄉鄉村振興示范帶,高質量培育特色村、精品村、精品線,推進全域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加強民宿培育和管理,促進鄉村旅游發展。實施美麗圩鎮建設攻堅行動,實現所有圩鎮達到“宜居圩鎮標準”。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動建立農村人居環境基礎設施長效管護機制。抓好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專項改革;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做好粵桂協作對口幫扶龍州縣工作。
3.提升高質量生態發展成色。持續做好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督察問題整改。深化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創建;深化工業鍋爐、爐窯整治。加快生態保護修復,深化“藍天、碧水、凈土、清廢”四大行動,建設“無廢城市”,鞏固提升重點斷面水質,加強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強化工業污水集中處理,落實城鎮生活污水處理提質增效,深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加快西江、潭江等流域綜合整治;嚴厲打擊固體廢物違法行為。全面推行林長制,科學開展國土綠化。
?。┚劢股罨母?,釋放發展潛力
1.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實施“首席服務官”機制,深化“數字政府”“放管服”改革,推行“證照分離”“一照通行”,推動照后減證和簡化審批。優化辦事大廳“中歐綜窗”。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標準體系。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分類改革,推進房屋市政工程招標投標“評定分離”試點工作。深化“標準地”“交地即動工”等供地模式。健全社會信用監測體系,全面推廣聯合獎懲應用,增強信用建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2.促進人才加快集聚。推進全國中長期青年發展規劃縣級試點建設。實施“鶴才計劃”“產業工程師集聚計劃”,出臺急需緊缺產業人才目錄和激勵引進辦法。完善“人才+項目+平臺”聯動機制和“一站式”人才綜合服務體系,提升“鶴才卡”一卡通服務能級,培育一大批優秀本土專家人才,開展青年人才回鄉振興發展計劃,支持留學生、僑二代、港澳臺青年就業創業,謀劃建設院士村、院士交流站。
3.深化投融資改革。規范政府舉債融資,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快推進非公開發行公司債券、企業專項債券、PPN業務,爭取全面實現三個債券品種相互使用,提高利用效率。深化國資公司體制改革,對接歐洲相關投資管理公司,完善國資公司管理體制及投融資機制,實施國資資產和國資營收“倍增計劃”,籌建普惠性國有融資擔保公司,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國資向園區建設、產業投資、民生服務等關鍵領域布局。
?。ㄆ撸┚劢构餐辉?,持續增進新福祉
1.促進教育事業發展。繼續推進“雙減”,鞏固提升學前教育“5080”工作成果,推進中小學擴容提質工程,啟動鶴山一中附屬初中部、鶴山一中附屬小學部、沙坪第八小學建設,全市增加公辦學前教育學位1290個、義務教育學位1140個。提高公辦學校各學段生均公用經費補助標準。加強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引入歐盟優質教育資源,鶴山職教園投入使用,打造國際化產業技術人才培訓基地。
2.扎實做好穩就業保用工。深入實施“三項工程”,全面推行“園區技?!表椖?,支持重點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加大培育鶴山工匠力度。統籌城鄉就業體系,完善終身職業技能培訓,著力促進重點群體就業和用工保障服務,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加緊推進我市人力資源生態園建設。
3.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深化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深入實施“全民參保計劃”,落實基本養老保險全國覆蓋。理順醫保經辦管理體系,推進醫保經辦服務向基層延伸。推動醫藥服務改革,完善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探索多元復合式醫保支付方式。落實支持三孩政策及配套措施,促進養老托育服務能力擴容提質,逐步完善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推進養老服務供給,完成政府資助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項目任務量50%。鞏固全國雙擁模范城成果,開展烈士紀念設施提質改造專項工程。發展殘疾人關愛事業。完善公共租賃性住房制度。促進文體事業繁榮發展。
4.提升醫療衛生保障水平。完善醫共體“六統一”管理,推動醫共體信息平臺建設,推進“互聯網+醫療健康”向基層縱深發展。落實市人民醫院新院區搬遷和市第三人民醫院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健康驛站項目建設,繼續深化與省三甲醫院合作,提升重點??浦委熕?,提升中醫藥綜合服務能力。全面落實醫療服務價格調整。繼續做好鞏固省衛生城市工作。
?。ò耍┚劢狗婪痘庵卮箫L險,守住安全發展底線
1.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總策略和“動態清零”總方針,堅持常態化精準防控與局部應急處置有機結合,持續做好重點人群排查和追蹤管理,加強哨點監測、院感防控、疫苗接種、集中隔離場所管理工作,優化應急處置流程。
2.大力建設平安鶴山。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決防范化解各種風險挑戰。推進縣域社會治理,全面實施“智慧新警務”戰略,常態化推進掃黑除惡專項斗爭,深化“信訪超市+外送服務”工作模式。深入開展“全民反詐”“全民禁毒”,實施“八五”普法。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整治專項行動,堅決杜絕重大安全事故發生;完善氣象防災減災管理體系;大力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全方位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創建省食品安全示范縣。切實保障糧油供應和市場穩定。加強能源行業安全監管。
同時,做好僑務、外事、臺港澳、民族、宗教、消防、人防、審計、統計、打私、檔案史志、地方志、婦女兒童、殘聯、工商聯、紅十字會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2022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搶抓機遇、繆力同心、砥礪前行,加快推進國家級中歐(江門)合作區建設,奮力沖刺全國百強縣市,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附件:
相關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