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九屆五次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園林城市,努力建設富強鶴山、文明鶴山、生態鶴山、和諧鶴山;根據形勢和條件變化,又果斷提出實施“大交通、大物流、新城市、新水鄉”四大工程。加快推進實施四大工程,對加快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提升城市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四大工程的主戰場集中在沙坪街道辦轄區,涉及眾多村委會,四大工程能否順利實施,與村委會的配合有很大的聯系。根據市委主要領導的指示精神,近日,我們對沙坪的城市建設與村委會的有關情況作了一個專項調查?,F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村委會發展現狀
沙坪街道辦下轄村委會15個, 89個村民小組,人口 萬人。2008年,村集體經濟總收入 億元,擁有土地面積 萬畝,農村居民人均收入 元(各個村委會情況見附表)。
近年來,依托城區的不斷擴張發展,沙坪各個村委會的農民也逐漸從第一產業轉移到第二、第三產業上來,棄耕從工、棄耕從商已經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土地出讓、土地出租、商鋪出租和廠房出租成為重要的收入來源,靠近主城區的村委會的物業收益較好,其它村委會則稍差,去年中東西村委會集體經濟收入高達 萬元,小范村委會 萬元,越塘村委會 萬元,名列各村委會前三名。其中,小范村委會的變化最為明顯。該村委會在2001年開始與經緯房地產有限公司合作,村集體以地入股,村集體占作物業首層70%,二層40%產權的形式開發經緯住宅小區。同時,從大局出發,服從城市規劃,主動讓出部分土地,由經緯房地產公司墊資興建1000多米長雙向四車道的前進南路,使昔日的臭水溝,變成了通衢大道,樓盤熱銷,商鋪升值,企業得利,村集體得益,村委會和村民小組兩級集體共擁有物業商鋪面積超過10萬平方米,成為集體經濟收入最主要的來源。
二、城市建設與村委會存在的主要問題
沙坪城區在規劃和建設過程中,由于需要向外圍擴張發展,不可避免地與村委會的產生一些利益沖突和矛盾。主要表現有以下幾方面:
1.農民追求土地利益最大化。在征地過程中,農民要價過高的現象比較普遍,或提出不切實際的“調地”要求,增加了征地和拆遷的難度和成本,使市一些重點工程項目久拖不下,嚴重影響工程進展,如新業路、大林路,農民要價高達600元/㎡,市財政難以承受。
2.違章建筑越來越多。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農村私人建房開始與規劃失控,而且有越演愈烈之勢,不服從規劃、不報建、報少建多等現象普遍存在,城中村和城鄉接合部尤甚,一些私人建房已經達到七、八層高,存在不少安全隱患。
3.鄉村建設規劃滯后。目前各自然村與城區建設規劃相脫節,形成了與城區發展不協調的現象,在沙坪各主要道路的出入口兩旁顯得尤為突出。除杰洲、倉邊、小范、鶯朗四個村委會已經完成了鄉村建設規劃外,其余各個村委會尚未編制鄉村建設規劃,而即使規劃到了村,其效果也僅停留在“規劃”層面,農民對規劃的認識、有關部門對規劃的宣傳和執行力度有待提高。
4.征地遺留歷史問題多。上世紀90年代初,國土與規劃嚴重脫節,造成沙坪在土地開發利用方面存在諸多問題,矛盾較多:政府規劃利用的土地往往要從層層轉讓的私人手中高價贖回;鶴山大道兩旁大量的土地長時間得不到有效的開發利用;一些已經規劃多年的土地,由于種種原因遲遲沒有開發建設,又缺乏有效的補償機制,影響村委會和農民的預期收益。
5.財務監管力度不夠。早年財務制度不健全,村干部侵吞征地款的現象時有發生,損害了群眾的利益,給被征地農民帶來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6.城鄉接合部管理較混亂。由于職能、分工、溝通等原因,城鄉接合部一些地方臟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市政、村委會都管不到位,形成了衛生死角,也成了市民投訴的熱點。
三、意見和建議
按照“東移、北拓、南進”的城市規劃理念以及沙坪目前的發展現狀,加快沙坪新城區開發步伐,盡快拉開骨架路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已經顯得十分迫切。一方面,沙坪城區迫切需要拓展發展空間、優化空間布局和突破城鄉之間的分割,同時,我市實施“四大工程”也需要動用沙坪有關村委會一定的土地;另一方面,在加快城市建設過程中,農民的合法權益需要得到保障,合理訴求需要得到滿足。在政府和農民雙方的博弈中,如何取得平衡?從而達到發展、穩定、和諧的目的。為此,提出如下意見和建議作探討:
1.加大對沙坪各個村委會的支持力度,一些市政設施、市政服務和其它公共服務可延伸和覆蓋到農村,讓農民群眾感受城鎮化的好處和政府的關懷;以“路通財通、互利共贏”為主題,做好宣傳溝通工作,讓廣大農民群眾了解政府的意圖,配合和參與搞好市政建設。
2.切實做好失地農民的社保工作,建立健全失地農民的生活保障制度。目前,沙坪在征地后共返還給89條自然村農民的自留用地約3200畝,平均約40畝/村。這40畝/村地已不足以解決生存、發展問題,關鍵是要加快實施失地農民社會保險工作,切實解決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和就業等問題,以減少其后顧之憂,維護社會穩定,為征地工作打好基礎。
3.堅持規劃先行,實現多方共贏。村委會發展集體經濟、農民發家致富都離不開政府的規劃和引導。據調查了解,絕大多數村民不是不服從市的有關規劃,從根本利益上講,他們也希望路通財通,由市統一規劃加快城市建設,使他們的土地、物業升值,增加收入。因此,要重視發揮規劃的龍頭作用、權威性和強制性,引導村委會和農民自覺服從和遵守城建規劃(小范、赤坎、鎮南三個村委會做得較好),達到政府與村委會、農民多方共贏的目的。
4.理順關系,形成合力。市政、建設、沙坪街道辦是城區規劃、建設和管理的主體,目前還存在職能交叉或管理空白的地方。要以農村規劃和農民建房為重點,明確工作職責:一是由沙坪街道辦牽頭組織編制自然村規劃工作,限定村民自建自住用房的層數,銜接城區總體規劃;二是沙坪街道辦要認真執行城建規劃的有關規定,加強對農村私人建房的監管,及時制止和處理違章建筑;三是為鼓勵農民自覺遵守城建規劃和“先報后建”,對私人建房(房地產開發除外)免收基礎配套費等費用。另外,要加強對已規劃了的土地和兩旁建筑物的控制,市有關部門要與街道辦形成合力,及時通報信息,加大處理力度,避免“積重難返”增加征地拆遷工作的難度和成本。
5.加大對沙坪街道辦的支持力度。沙坪街道辦是市政府的派出機構,本身就是市政府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又是各個村委會的直接管理者,在市政府與村委會之間起橋梁、紐帶作用。按照目前的體制和現狀,沙坪街道辦實際上還要承擔鎮一級政府的職能,發展經濟、維護穩定、征地拆遷等各項工作任務十分繁重。隨著市委、市政府實施“四大工程”和城區實施“優二進三”戰略,沙坪要承擔的公共服務越來越多,公共開支越來越大,特別是為了確?!八拇蠊こ獭钡捻樌麑嵤?,還要專門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征地拆遷工作上。在工業生產不斷萎縮、服務業發展又需要成長過程,特別是可利用的土地資源極小影響財源培植的情況下,2003年沙坪與市所定的財稅分成方案已跟不上形勢發展需要,目前其人均可支配財力在全市11個鎮(街)中居倒數第三位。根據財權與事權相統一的原則,建議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完善市與街的財稅共享機制,適當提高市與沙坪的稅收分成比例。
附件:
相關稿件: